江蘇:“十一五”實現公路量的擴張與質的飛躍
成就篇
風鵬正舉,砥柱奮進。在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江蘇公路建設全面實現戰略目標任務,劃出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個不尋常的歷史刻度,彰顯出公路在江蘇綜合運輸體系中的主導位置,銘記下公路這一江蘇交通率先發展的不凡角色。
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江蘇發展大局,江蘇公路交出了一份力透紙背、提振人心的“十一五”答卷江蘇是全國第一個對干線公路進行系統規劃的省份。全國領先,是這份斐然成績單的關鍵詞。正是N個“全國領先”串聯起江蘇公路基礎設施邁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路網密度全國領先。到2010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15萬公里,其中干線公路1.3萬公里,農村公路13.7萬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46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國第四。全省高速公路率先實現聯網暢通,通車里程達到4059公里,居全國第四,密度居全國各省區之首,與德國水平相當。
技術等級全國領先。12989公里的國省干線公路中,除高速公路之外,還有一級公路5346公里、二級公路3455公里,二級以上公路占全社會公路總里程比重達到23.2%,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居全國各省區之首。國省干線公路網中,二級以上公路的比重達到99%,居全國各省區之首。新改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3043公里,省內市縣間、相鄰縣間全部實現高等級公路短直連通,一級路連通率分別達到86%、70%。
通達水平全國領先。五年來,全省新增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服務節點163個。目前,國家高速公路江蘇境內路段基本建成,高速公路已連通所有省轄市和52個縣(市、區)中的48個,并覆蓋重要機場、港口,基本實現了省內任意節點30分鐘進網、任意縣際交通4小時到達、省際交通4小時過境、跨江交通零等待的“3040”服務效果;在全國率先實現了高速公路聯網暢通。早在2007年底就提前3年實現了交通運輸部提出的村村通目標,目前江蘇已實現縣到鄉通二級、鄉到鄉通三級、鄉到村通四級更高水平的“村村通”。
“硬公路”離不開“軟實力”支撐。江蘇公路交通服務保障水平同樣全國領先:全省干線公路養護比例達到100%,基本實現“有路必養”;國道優良路率達到99%,省道優良路率達到96.3%;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發展規模位居全國前列,開通ETC專用車道224條,其車流量占總流量的9%,覆蓋率蘇南達到63%,蘇北達到43%,并實現了蘇、滬、皖、贛跨省市聯網;出行服務體系建設全國領先,交通服務熱線“96196”和高速公路服務熱線“96777”覆蓋全省,形成“門戶網站、服務熱線、交通廣播”三位一體的信息服務體系……據測算,“十一五”以來,高速公路車輛行駛量年均增速16%,路網交通管制時間較“十五”末下降27.2%,干線公路車輛平均行駛速度超過65公里/小時,凸顯江蘇公路網出行服務水平和抗災保通能力現代化特征。
公路建設與發展是一項管理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智力工程。江蘇公路在這方面依然擁有全國“話語權”:江蘇高速公路、跨江大橋工程質量優良率多年保持在100%,“十年路面百年橋”成為江蘇交通建設的響亮品牌,多項建設管理成套技術方法在全國推廣應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廉政風險防控手冊、農村公路紀檢監察巡查制被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交通系統廉政建設創新案例一等獎”并在全國推廣……
奮戰“十一五”,江蘇著力推進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跨越式大發展,形成了三級路網協調發展新格局。創新引入“功能分類”理論,突出強化了構筑快速干線公路網對于優化整體路網結構、完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江蘇把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一級公路快速通達的“四縱八橫”干線公路網系統,作為建設投入的重點。五年來,江蘇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投入最多,投資總額首次超越高速公路;發展最快,年均建成通車600公里;改觀最大,國道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國省道一級公路比重由“十五”末的36%增長到60%。
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諸多方面的全國領先地位和水平,雄辯地證明:五年的運籌帷幄,五年的精耕細作,五年的革故鼎新,五年的豐碩成果,不僅是量的一次次擴張,更是質的一次次飛躍。從外延的衍展到內涵的提升,江蘇交通人用智慧與汗水構建起一個規模適度、結構合理、銜接充分、功能完善的現代公路網絡。
- 上一篇:內蒙古:重點公路全面開建
- 下一篇:湖南:高速公路系統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