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 工程機械行業代表關注哪些事?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民生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穩中求進”成為“兩會”的主旋律,房地產調控、新能源、物價調控等更是“兩會”熱議話題。作為解決我國基礎設施和住房等問題不可或缺的工程機械行業的代表們,這幾年陸續提出了不少提案、議案,有些已經落實,有些依然亟待解決。今年,他們又在關注什么呢?
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期待政府加大對領軍企業自主創新支持
2012年是向文波第五次參加全國“兩會”,向文波表示,中國工程機械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尤其是加大對具有創新能力的領先企業的支持,尤為重要。向文波認為,一個行業領先企業的水平代表了國家整個行業的水平,加大對領軍企業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創新成果,避免重復投入。因為,行業領先企業和其他二流企業的創新水平不一樣、創新能力不一樣,領先企業的創新是在最高層面的創新,把資源優先向這些企業投入,投入產出比較高。
向文波希望國家盡可能地保護或擴大市場需求,這是實體經濟發展的需求。比如二手挖掘機就涉及對工程機械行業保護的問題,控制進口可減少對中國挖掘機產業的沖擊,創造更多的稅收和就業。
另外,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向文波呼吁政府支持或幫助工程機械行業企業走出去,在金融及國家外交層面的配合,給行業企業必要的指導與幫助。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重汽董事長馬純濟:建議稅收政策應盡快優化調整
“兩會”期間,馬純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目前企業稅負較高,國家有關方面應認真研究稅收政策的優化調整,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馬純濟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用財政手段來支持實體經濟和民生,稅收政策的調整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內容。要促進產業發展,就應認真研究支持產業支撐能力強的大企業的稅收政策,研究支持小微企業的稅收政策,逐步解決稅負較高問題.
馬純濟表示,不可否認,我國是世界上稅負較高的國家,連續多年財政收入增長比GDP增長高出十多個點,確實不成比例。應該逐步解決,至少要開始著手解決。我國企業的融資成本在世界范圍內也是較高的,這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利。稅負和融資成本過高,使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受到壓抑。建議國家對國有企業增加國有資產的資本金投入,降低自主創新產品的稅負。同時,在控制信貸規模前提下,解決融資成本過高問題。
去年中國重汽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20億元,比上年下降10%,出口汽車20853輛,比上年增長60%以上,創匯增加80%。
馬純濟強調,經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去年我國汽車產業進入調整期,銷量開始下調,預計今年銷量仍會下調,但是不會出現大起大落?!斑@樣的調整給了汽車產業一次實現升級的機會。壓力就是動力,會促使企業盡快實現技術升級、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人員素質。
全國人大代表、柳工集團董事長王曉華:實體經濟需重核心技術
廣西柳工集團董事長王曉華稱,當前國內實體經濟面臨大好發展形勢,實體經濟自主創新,需要注重核心技術。他表示,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實體經濟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把財政和貨幣政策落到實處,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擴大生產,增加就業。企業應抓住這一戰略機遇。
在這一過程中,評價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成果的指標不應定位在規模擴大了多少、銷售增加了多少,而應看重企業布局結構的完善和發展質量的逐步提高?!拔覀冃枰P注企業核心技術掌握了多少、品牌競爭力提升了幾位?!彼f。
王曉華認為,制造企業肩負著將中國從制造大國轉變成制造強國的重任,要停止粗放的規模擴張,在技術進步、質量提升、品牌建設上下功夫。
對中國裝備制造業而言,一般配套件的供應非常充足,然而諸如傳動部件、控制元件、柴油發動機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核心零部件主要還依賴進口,嚴重制約著中國裝備制造業向高端技術產品的發展。
“當前我國實體經濟的企業品牌競爭力不強,核心技術少之又少?!蓖鯐匀A說,社會要鼓勵實業致富,政府需要進一步出臺鼓勵發展實體經濟的政策,引導各類資源進入實體經濟;同時作為實體經濟的制造企業要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在一系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積極實踐中,實施“走出去”戰略是促進中國企業由粗放型、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有效途徑之一。王曉華認為,中國擁有制造優勢,而歐洲有技術、品牌、營銷網絡的優勢,實施國際并購有利于中國自主品牌企業獲取先進技術。希望國家加強對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支持,增強國內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 上一篇:西部開發:筑路機械首當其沖
- 下一篇:我國筑養路機械設備經營性租賃現狀及前景